教育科学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为统领,围绕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学院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坚持立德树人,发挥党建领航作用
教育科学学院党总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加强师生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升全院师生的政治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建领航作用,学院党总支及三个党支部全部完成基层党组织标准化验收,学院党总支被评为黄山学院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教工党支部、学生一支部被评为黄山学院优秀党支部,汪海彬博士被评为黄山学院大学生心目中最美老师,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注重思想引领,在黄山学院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等师生同唱一首歌大合唱比赛中,该院连续三年获一等奖、一年获二等奖。
加强学科建设,谋求一流专业突破
教育科学学院汇集了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这两个师范专业,教育学一级学科建设立足于两个师范专业及与此紧密关联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融合和发展。继2014年应用心理学专业获批为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后,2016年学前教育专业再次获批为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该院在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开展了综合改革。2017年“安徽省实验心理学智慧课堂试点”获得立项;2018年“四位一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获得黄山学院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心理学教研室获得安徽省基层示范教研室;2019年心理学教学团队获得安徽省省级教学团队;2019年“卓越幼儿教师培养模式研究”获得黄山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安徽省高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坚持内培外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关键因素,教育科学学院一直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十三五”期间,共引进教师12名,晋升教授3人、副教授7人;博士毕业1人、攻读博士学位3人;22名教师获得双能型教师称号;根据应用型课程建设需要,外聘教师14人;为保障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在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两个专业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度,较好地支撑了教学需要。
“十三五”期间,教育科学学院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上取得了可喜成绩。1人获得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获得安徽省教坛新秀;2人获得安徽省首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比赛二等奖;1人获得安徽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术论文一等奖; 1人获得安徽省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优秀案例评选二等奖。
开展教学改革,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教育科学学院紧紧抓住教学质量这个生命线,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2018年7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有效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教育科学学院早在2016年便在此领域积极探索和创新,对2016级新生通识教育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将32学时的尔雅通识网络课改为16学时尔雅通识网络课+16学时学生实践体验课。教研室全体教师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共同研讨并编制了包括人际沟通指导、班级凝聚力团体训练、心理剧场、心理知识竞赛、心理健康主题宣传报、心理测试与解惑、三分钟演讲、小组讨论与感悟交流等8个板块的实践教学大纲,突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实践体验。由于整体的教学设计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学生们学习活动的兴趣异常高涨,心理健康问题明显减少。4年来的教学改革成效证明,实践体验课显著提高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认知水平和心理调节能力。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均为师范专业,该院积极引入幼儿园和小学外聘骨干教师开展《幼儿园环境创设》和《小学班队活动》等课程的现场教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了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的融合。
该院胡志海教授主持的《小学教育心理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开发了APP学习平台,学生既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又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交流,4年来课程网站的点击量突破了27万余次。
注重科学研究,奋力追求质量突破
“十三五”期间,教育科学学院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质与量的突破。汪海彬博士主持的“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情绪觉察研究”和于丰园教授主持的“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智库服务模式创新研究”,分别于2016年和2017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还有近20项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和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获得立项。汪海彬博士于2016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三)、2019年获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徐俊华教授主持的“黄山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横向项目自2016年以来共获得黄山市财政50万元经费资助。
出版学术专著《知识社会中的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途径研究》《领导激励》《领导干部人际关系管理》和《基层干部创新胜任力实证研究》4部。在SCI、CSCD、CSSCI、EI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它省级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或副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省级规划教材《旅游心理学》及《幼儿园课程》《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小学生心理学》等一批高校教材。
加强产教融合,突出岗位能力导向
教育科学学院依托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积极探索应用型办学之路。2016年与北京绿橙国际教育集团签订“教师定向培养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定向师资培养项目达成并秉承以教育为依托、以创新为手段、以发展为目标的长期合作理念,引入国际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方法,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教育环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实施网联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校企交流合作,共同推进“互联网+幼儿教师”定向师资培养项目,共同促进幼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根据协议绿橙集团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植入“儿童心理解码和心理行为分析”“西方幼儿教育思想与互联网模式”“游戏评价与干预”“全学科教育法”等4门课共9个学分,由绿橙安排在国内有影响的蒙台梭利专家团队承担教学任务。根据合作协议的需要,教育科学学院建成了省内高校第一个 “0-3岁蒙台梭利实训教室”和“3-6岁蒙台梭利实训教室”,并引入幼儿园小朋友开展“零距离教学体验”,把幼儿园搬进高校,充分突出以幼儿教师岗位能力为导向的产教融合培养模式。项目自2017年在2014级学前教育专业实施以来,共有60余名定向班毕业生在绿橙实习就业。
学生在绿橙幼儿园上课
强化素质拓展,提升专业竞争实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其核心是专业综合素质的提升。教育科学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根据专业特点设置素质拓展的项目和内容。
在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该院充分瞄准教师岗位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在聘请资深教师编制考官为学生进行辅导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师范生技能竞赛规则,全面开展学生的无生上课、说课等教学设计训练比赛。根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举办舞蹈汇报演出、讲故事、手工作品比赛等活动,参加幼儿园大型节庆活动的演出和组织服务;根据小学教育专业和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在学习辅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给予农村留守儿童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由于素质拓展活动定位精准,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得到提升。“十三五”期间,获得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3项、银奖4项、铜奖1项;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2项;安徽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项;安徽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三等奖;安徽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在2019年首届长三角地区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开展校地合作,服务地方文化建设
教育科学学院积极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职能,主动开展校地合作,先后与黄山市文明办、徽州区教育局、歙县教育局、屯溪区教育局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提升师生的业务水平。
自2015年与黄山市文明办签订合作协议书并在我校成立“黄山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以来,教育科学学院持续性服务于黄山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该院组织专业心理咨询师队伍和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志愿者,开展全市未成年人“阳光心灵”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十三五”期间,中心按计划稳步推进黄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屯溪柏树小学、长干小学、东城小学、阳湖小学、龙山小学、大位小学、歙县紫阳中学、徽州区呈坎中心校、西溪南中心校、黄山实验学校、屯溪实验小学、屯溪一中、屯溪四中、田家炳中学等一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档案建档”“心理问题学生追踪服务”“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课”等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全力服务于黄山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并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为黄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黄山电视台为此作了专题新闻报道。
以此为依托,该院院长徐俊华教授牵头成功申报了安徽省思政综合改革项目“黄山市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教育基地”(2016)和“基于十年心理健康文化节活动探索三全发展性心理育人的有效路径”(2020),项目的实施,有效地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既增强了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理念,又提升了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
心理健康进校园
着力人才输出,彰显办学国际视野
“十三五”期间,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共有50余名毕业生赴新加坡公立幼儿园工作。他们工作勤奋踏实、团队合作意识强、业务素质过硬,得到新加坡PCF社区基金会的高度赞扬,并受到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亲切接见。毕业生许黎的书画作品作为礼品赠送给李显龙总理,充分展现了该院毕业生多才多艺的师范生特质。许黎的幼儿教具作品被评为2018年新加坡幼儿华语文教具比赛日常生活材料篇入围奖,受到PCF的表彰奖励。毕业生姜楠幼儿教育素养扎实,承担了2018年新加坡教育部学前教育研究项目“娃娃游园乐”,受到新加坡教育部的表彰奖励,2019年晋升为幼儿园副园长。
毕业生们用自己的出色表现赢得了新加坡PCF社区基金会的高度赞扬。安徽省教育厅转发了新加坡PCF对该院培养和输送学前教育毕业生的感谢信,新加坡今日教育集团也专门发来感谢信并表示期待更美好的合作。
(撰稿/供图 教育科学学院 审核:教育科学学院 余南宁;责任编辑:宣传部 徐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