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黄山日报》二版刊发题为《“白衣师者”王德青》的文章,报道我校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师王德青长期扎根基层、服务地方的先进事迹。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白衣师者”王德青
周一到周五,他是大学教师;周末、节假日,他又成了“兽医”;他二十年如一日,热心为家乡农户服务,深受乡亲们的拥护和爱戴。他就是动物医学专家、养殖户眼中的“白衣师者”,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院教师王德青。
在完成学校既定的教学工作任务后,为向农户传播兽医知识,给畜禽防疫,几乎每个周末他都要走村串户、进牛棚、跨猪圈、跑禽舍。一个旧药箱、一件白大褂、一双解放鞋、一辆电动车,这几乎就是他所有的行头。
今年3月22日的清晨,早春寒风料峭。王德青像往常一样骑着电动车,到徽州区养殖大户江得利家中给猪崽注射疫苗。踏进养殖户家的大门,王德青首先让对方准备一桶消毒液,给自己先“消消毒”。进了农户家,配药、消毒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就绪后,王德青就开始工作了,先是给小猪崽注射疫苗,被刺激的小猪崽发出阵阵嚎叫。都说“母子连心”,这叫声让母猪从猪圈里跑了出来,直奔王德青。突发的险情让农户惊出了一身冷汗,王德青却从容不迫躲过突袭,和农户一起把母猪赶进了猪圈。
给动物注射与给人注射不同,需要眼疾手快、准确到位。王德青的动作特别麻利,消毒、配液、扎针,非常娴熟。据王德青介绍,像这样的疫苗针,碰上规模养殖场,他一天要打数百针,一天下来,手皮都磨破了。刚给这家的小猪崽打完疫苗,还没来得及收拾,又有农户打来电话,溪头镇长庆村3组徐登富家的母牛难产。接到电话后,迅速赶去,看到生产了两天的母牛已奄奄一息。他来不及细想,迅速消毒,扶正胎位,帮助母牛顺利产下牛犊,“母子平安”……就这样,一天下来,王德青要跑好几个村。
“王德青是一名专业技术十分过硬的畜牧兽医,他善于钻研、喜欢学习,工作责任心强,在历次疫情防治中显示出了‘真功夫’,深受农户欢迎、信赖。”歙县畜牧兽医局疾控中心主任江亚停对他甚是钦佩。
“佑护牲畜是我们兽医的天职,就像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一样。”王德青说:“一旦出现疫情,我们是必须赶赴现场的,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什么专家不专家,都是乡亲们相信我,请我去帮忙的。”“所以不管哪家的牲畜出现病情,我都会义不容辞地去免费救治。”
俗话说“好药还要开好方,好种还要好法帮”。畜牧兽医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多年来,王德青一直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学习,了解动物医学最新研究动态,并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在工作中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他与同事合作,积极开展新技术研究、引进、推广,主持和参与完成各类重大课题多项。20多年来,他还积极与省、市主管部门合作或受邀举办乡镇培训与区域培训数十期,内容涉及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品种改良、饲料加工等多个方面,受训农民达到5000多人次,服务农户1000多家,深受各乡镇干部群众的欢迎。
如今,在歙县、徽州区的不少乡村,一旦牲畜发生症状,出现疫情,乡亲们总会相互转告,想方设法联系到王德青。只要王老师来了,大家悬着的一颗心就放下了。(彭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