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科技工作者风采】汪海彬:从“心”出发,脚步不停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3-04-24浏览次数:1334

清秀的面孔、浓郁的书卷气、薄薄的镜片后面一双智慧的眼眸……他关注人的心理情绪,懂得“读心术”,精于科研之道,享受科研乐趣,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二等奖、安徽省“教坛新秀”。他就是我校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之一、教育科学学院汪海彬教授。

从2007年在安徽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攻读研士学位开始,汪海彬就踏上了心理情绪研究之路。2013年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毕业后,汪海彬来我校工作。十余年勤耕不辍,始终心怀热爱步履不停,纵然多项荣誉加身,他却不骄不躁,从“心”而动。

 

保持平常心,扎实走好每一步

身为科研工作者,汪海彬获得了令人欣喜的专业研究成果和荣誉,对于这些“光环”,他本人则波澜不惊,表示自己始终以平常心看待。“我只管做好自己专业领域的工作,坚持比别人多付出一些,自然就会水到渠成地收获到自己应得的成果。”汪海彬扶了扶眼镜从容地说。

在学生们眼中,汪海彬是一名亲切负责的好老师。作为老师,如何更好地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在汪海彬看来,第一,要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俗话说“我闻此艺在专攻,莫起妄念思冥鸿”,扎实的专业知识至关重要;第二,要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纸上谈兵不如躬行实践;第三,要提高学生社会服务能力,让学生成为有责任、敢担当的优秀青年。“我们经常举办活动,让学生进行兴趣分享,或者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展学术汇报等,通过这些途径锻炼学生,同时关注关心学生们的心理成长状况。”汪海彬认为,通过科研和教学的深入结合,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

不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教书育人,汪海彬总是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求誉满加身,但求尽职尽责。

守护初心,坚持热爱抵万难

汪海彬认为,在现代化智能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心理情绪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他本科专业是应用心理学,原本想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别人,后来发现该专业更多地偏向理论研究,和自己的初心不太相符,所以他又选择了偏向实践性的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以及现在的教育心理领域。说到专业选择及坚持从事心理学相关专业的教研工作,汪海彬有道不尽的情缘。“高中时家里遇到了一些变故,许多因素都指引着我走向心理研究专业。”汪海彬虽然不太愿意回忆过去痛苦的经历,但他想用自己的方式来证明“人间有爱”。来到黄山学院以后,汪海彬不仅在学术研究上苦下功夫,也同样重视对学生的教学和心理辅导。让汪海彬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他引导过很多考研失利的学生走出困惑,重获佳绩,也帮助过患有抑郁症的学生摆脱心魔,重拾信心。自2016年以来,汪海彬坚持为学生举办课外心理辅导和专家微讲座等大学生特色心理健康活动,至今已经开展了112期。

作为教科院副院长,繁重的行政事务占据了汪海彬大部分时间,但他依然挤出时间坚持自己的热爱。对他来说,做好科研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坚持。“我把自己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工作和研究上,有时会忽略我的家庭,疏于对妻儿的照顾,心里免不了觉得愧对于她们。”当谈及家庭时汪海彬不禁面露愧疚之色,他说:“我非常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未来我也会尽力多抽出时间陪伴家人。”

抓牢核心,开拓未知新领域

科技兴国,人才强国,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越来越密不可分。在披荆斩棘的科研道路上,有人提出质疑:“人工教育早晚被智能教育取代,研究教师心理情绪有什么用?”对此汪海彬心里五味杂陈,但也更坚定了信念。他认为,虽然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到加大推进数字化、信息化转型力度,但社会同样需要人文情怀,作为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更要注重职业道德素养,如此才能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培育出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助力创建美好和谐的科教强国。作为一位研究心理学的教育工作者,汪海彬始终认为,高校是人才培养和聚集的主阵地,要想推进高校人才综合素质发展,重视师生心理情绪健康也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在科研这条道路上,汪海彬从不安于现状。他从2013年开始连续四年申报国家级研究项目课题,后经不断丰富改进,2016年才申报成功,直到2021年才最终结题。结题成功后他并没有放松自己,于同年3月又成功申报了新课题,同年8月再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项。这应该就是所谓的“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进步。”汪海彬最注重“真诚”二字,凭借这份对生活与工作的热枕和真诚,他总能找到自己想要的那束光。“无论是学校选派我到黄山市教育局挂职副局长,还是上海市教科院邀请我到上海师范大学做博士论文答辩主席,或到安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答辩主席等,这些对我来说都是一种认可和回报。”回忆起自己在教研工作中留下的足迹,汪海彬感叹不已。

汪海彬表示,未来他将守牢本心、记牢初心、抓牢核心,继续坚持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情绪情感心理方向深入研究,坚持“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从“心”出发,脚步不停。

(撰稿:融媒体中心 熊瑾 曹美贤;摄影:融媒体中心 洪旭;视频:融媒体中心 彭卓越、邰文文;审核:宣传部 徐德平;责任编辑:宣传部 赵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