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勇担当,砥砺前行谱华章。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外国语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新提升,科学研究实现新跃升,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新优化,服务社会能力实现新突破,国际化交流实现新拓展,以实际行动奋力书写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聚魂:党的领导更加有力
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2019年11月,学院党委获批安徽省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标杆院系”创建以来,学院党委对标创建指南,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在党建工作中努力做到“五个到位”,进一步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学院工作新路径。
筑牢信仰之魂。四年来,学院党委按照上级部署,牢牢绷紧理想信念这根弦,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强化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魂。始终聚焦学深悟透笃行,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化,将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纳入教职工常态化学习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学习研讨的重要内容,并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APP等平台广泛开展学习宣传。2019年至今,组织学院党委中心组学习41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61次,形成了《党员学习心得汇编》,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
践行使命担当。围绕中心工作,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出台党建、教科研及学生管理等制度16余项,修订制度多项,形成了《外国语学院制度汇编》;学院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主题党日活动;深入优化“融入式”党建模式,加强党建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中的作用,开展“支部好案例、书记好党课、党员好故事”“三个好”活动,各支部均树立了支部品牌,与新溪口中心学校党支部、休宁县临溪中心小学党支部、歙州阳产土楼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等合作共建,遴选了党员好故事33篇,开展书记好党课20余次,征集支部好案例10余个。
初显组织成效。近年来,学院党委在改革发展、服务群众、疫情防控等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淬炼,紧紧围绕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上下功夫。涌现出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校优秀共产党员6人、优秀党务工作者4人、校“大学生心目中最美教师”3人及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学院党委获批党建类课题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各1项,在学校质量创建、示范创优培育建设单位遴选中,1个支部获样板支部培育建设单位,学院党委被列入学校首批领航计划示范库名单。
聚力:事业发展更加突出
学院始终坚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狠抓学科专业建设龙头地位,以学科专业建设带动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专业和课程建设。2019年,英语专业获批为省级一流专业。以英语专业建设为契机,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鼓励英语与旅游、商务、师范等领域的跨界融通学习与研究,初步形成了“英语/日语+旅游”“英语/日语+商务”“英语/日语+师范”三个主要特色专业方向。通过整合三个专业方向的教学与研究,成功将外语教学和研究转化为语言应用和语言服务。
锻造师资队伍。学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结构渐趋合理。新晋教授2人、副教授12人,引进副教授1人、博士5人,获评省级教坛新秀2人。截至2022年6月底,学院拥有专任教师8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2人,博士(含在读)10人,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教师达10人。
学院深化与黄山市外事办和润一公司等教师应用能力工作站合作,四年来,选派12名青年教师进站锻炼实训,拓展师资队伍建设渠道。
助力教师成长,实施“导师制”,为新进青年教师配备具有副教授或教授职称的优秀教师作为导师,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
强化专业建设。学院突出英语专业办学优势,加强英语(专升本)与日语专业建设,形成多专业格局。2021年,英语和日语专业在全省专业综合评估获良好等级(B+),《英美文学导论》《英语精读》《国际酒店管理基础》《中级笔译》《创新与研究方法指导》等5门课程立项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基础日语》立项为校级“金课”,《英语语法》《跨文化交际》《中级笔译》等3门课程立项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彰显专业特色。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以学校大“旅游”为依托,融合了学校办学特色,体现了学校办学定位。实施“外语+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外语能力为核心,人才培养目标鲜明,定位准确。加强校地合作,结合外语专业的特殊性,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凸显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2022年修订英语、日语、英语(专升本)、英语(辅修)、日语(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提升研究能力。学院坚持推进“研以致用”,不断强化教科研促进人才培养,教科研水平有较大提高。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院讲学20余次,教师参加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40余次。立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教研教改项目15项、教育厅科研项目8项、申请横向课题6项,到账经费18万元。出版专(译)著3部,主编教材4部。发表论文近100篇,其中CSSCI论文2篇、SSCI论文1一篇,IE论文10余篇。初步形成了在教科研中发现问题、将教科研困惑转化成学术问题并最终服务人才培养的良好导向。
学院坚持推进“学以致用”推进社会服务,初步建立了学院与企业联合、专业方向与行业结合、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融合的“大对接”育人机制,与北京、上海、南京、温州、合肥等地和黄山市本地多家企业达成了校企合作意向,也为本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拓宽了思路,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为讲好黄山(徽州)故事、服务黄山(徽州)“走出去”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实习实训稳步推进。近年来学院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包括政府涉外机构、各语种翻译机构、公办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外贸企业、跨境电商企业等,发挥专业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社会服务。
聚心:立德树人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人才培养基础不断夯实。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培养所必备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外语教学教室10间、商务英语专业实验室1个、语言实验室2个、徽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1个,总计投资400万元;新增教科研仪器设备、软件及平台建设投入100万元左右。
学生专业素质不断提升。以赛促学,赛学相长,学生竞赛捷报频传。学院出台了《外国语学院学科竞赛指导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逐步构建起以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外研社”全国大学生英语阅读、演讲、写作、辩论等专业竞赛为基础的学生竞赛体制,四年来在参赛规模、竞赛成绩等方面屡创新高。累计近万名在校生参与竞赛,70人次获得省级三等奖以上奖励。
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增强。持续推进“灯塔”工程,实施立德“铸魂”项目,红色文化月、红色课间等系列活动为载体,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铸就爱党、爱国情怀。以入学适应团辅、“树洞”信箱项目为载体,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焦虑,为学生心灵护航;推行明理“长技”项目,以晨读打卡、校友论坛、“求真·励学”讲坛、“向日葵”英语辅导站、外语文化节等系列活动为载体,打造优良学风。2018级英语1班团支部获评“全省优秀团支部”。近三年中,学院有18名学生分别参与到抗洪、抗疫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中,服务社会,表现突出。4位同学因其优异表现,得到当地政府的表彰。2019—2021年,学院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项;2018级的郑永红同学在第八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暨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安徽省选拔赛中,获得酒店接待项目第一名,并代表安徽省参加了全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2021年,学院商务方向的同学获得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两项银奖。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实现稳步提升,位列学校前茅。每年都有多名毕业生考取大连外国语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部分学生去往境内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城市大学读研深造。英语、日语专业毕业生分布在国内外教育、经贸等各个领域,就业单位反馈评价好,在就业市场广受欢迎,8名毕业生通过学院商务英语挑战班培养,成功创业。
国家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其中,日语专业赴日实习人数达15人,24名学生参加中外服暑期社会实践项目,3人完成马来西亚交换学习,均取得良好效果。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外国语学院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更加昂扬奋进的拼搏精神砥砺奋进,以实干立身、凭实绩说话,奋发有为,创先进位,以实际行动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撰稿:外国语学院 王琦、张永怀;供图:外国语学院;审核:外国语学院 乔根;责任编辑:宣传部 田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