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奋进向未来】完善机制 打造平台 全面提升科研综合实力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2-07-18浏览次数:959

学校科研工作准确把握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和创新型省份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发挥应用型大学优势,以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为目标,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科研综合实力,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科研事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科研制度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我校科研工作以机制创新为驱动,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完善科研管理体制,健全科研绩效评价体系。颁布修订《黄山学院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修订)》《黄山学院科研项目结题管理办法(试行)》《黄山学院科研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等制度多项。规范科研工作的管理程序,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力求产出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科研成果,促进学校科研水平提升和学科建设发展。

学术交流氛围日益活跃。积极加大学术交流力度,打造我校学术交流特色品牌——“行知讲坛”。该活动集学术交流、榜样树立、学生认知能力提高于一体,充分发挥了科研育人的重要作用。“行知讲坛”迄今共举办了一百六十场,参加学生总数达到三万余人,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除此之外,我校连续多年举办“科技活动月活动”,认真开展科普活动,积极邀请校外专家学者作科研报告,举办科研沙龙、学术讲座、科普活动等形式多样的科研活动多场,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积极主办各类各级学术会议,拓宽师生视野。主办2019年可积系统及其相关研讨会、2020年及2021年黄山学院高峰学科建设论坛,承办2021长三角民宿设计大赛暨乡村振兴高峰论坛、第三届全国无机膜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国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学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学术研讨会等高水平会议,积极营造潜心研究、追求卓越的科研环境,培育风清气正、竞争共生的学术生态。



学科平台和团队建设实现新突破。以优势和特色领域为依托,整合优势资源,积极加强学科平台和团队建设。强化学科引领,召开学科建设高峰论坛,立项建设工商管理、机械工程、生物学、中国语言文学校级一流学科4个。加强学科团队建设,立项重点建设团队4个,培育建设团队5个。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徽学研究分中心、诗学研究分中心,拥有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获批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获批建设市级工程研究中心9个。徽州文化展示馆入选第四批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搅拌摩擦焊接科普实验室获批省科普教育基地。


 


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纵深发展。坚持科研深耕细作,三年来,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近一千项,其中纵向科研项目573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1项。科研经费总额再创新高,达到5750万元,其中横向经费达3815万元。


 


科研成果质量稳步提升。重视科研成果产出。近三年,我校授权专利381项,转化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连续多年进入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榜。获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1项,省社会科学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硕士授权单位建设快速推进。积极推进硕士授予单位立项申报工作,完成《黄山学院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规划》,2019年学校成功获批安徽省立项建设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为推进硕士授予单位与硕士授权点建设工作,立项培育汉语国际教育、旅游管理、生物与医药、机械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积极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加大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力度,新增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程大学、河南科技学院、安徽科技学院联合培养单位4所。



面向未来,学校将面向区域经济主战场和地方需求,进一步加强学科平台和团队建设,产出更多高质量成果,为早日建成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科研支撑。



(撰稿:科研处 余瑶;摄影:科研处;审核:科研处汪 洪峰;责任编辑:宣传部 田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