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系列报道之六】小别离 大成长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16-09-18浏览次数:1179

  2016级新生离开熟悉的环境,带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踏进大学校园。对很多新生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第一次经历人生中的“小别离”。离别时家长的殷切期望,孩子的依依不舍,是彼此的爱意,更是亲情的味道。

  清晨的火车站、高铁站比往日更要拥挤喧闹,许多大一新生与他们浩大的“亲友团”拎着大包小包赶往黄山学院。茫茫人海中,一对父子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为父亲撑伞的16级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刘邦泽担心家人背着太多行李会累,主动从父亲手上接过行李。

  

  谈起对大学生活的期待,他有些羞涩:“我希望同学们能友好相处,自己的梦想能够得到大家认可和学校的支持。”刘邦泽的父亲将孩子送到南校区后,便匆匆离校回去工作,他对自己的儿子很放心,“他已经成长为一个大人了,相信他在学校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和刘邦泽的父亲一样,16级社会体育专业郁浩然的母亲也相信孩子能在大学找到自己的方向,走入社会后能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郁妈妈亲切友好,望着儿子满是爱与期待。

  

  “中秋是团圆的日子,而团圆之后也注定会分离,学校选择这个日子开学是挺有意义的”,刘邦泽注视着父亲离别的背影,有些难受却坚强地抖了抖肩膀说:“我会记得爸爸送别时的模样,它在提醒我要努力学习,在校一定要学到真本领!有一天我可以用自己的能力告诉父母,他们的孩子是最棒的!”

  北区女生宿舍楼下的人络绎不绝,有带路的学姐、新生,也有抬着行李上楼的父亲和给孩子买生活用品的母亲。16新闻的姑娘们正在收拾自己的寝室,与许多第一次独立住校生活的女孩们不太一样,16新闻的邓雪婳看上去十分适应新环境,“学校的寝室条件还可以,擎天大树能让我感受到学校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文化韵味。”独立的她不让父母插手,坚持自己收拾一切。看着忙上忙下的孩子,邓雪婳的妈妈眼神中充满希冀,“这孩子高三时就独立住校,我们对她比较放心,希望她在大学能和同学们好好相处,变得更成熟稳重”,妈妈虽笑着,眼睛里却好像闪着泪光,“虽然这丫头平时在家脾气倔了点,但突然离家来这么远的地方上学,我还真是挺舍不得的。”然而邓雪婳却很直率地拍了拍父母的肩膀,用坚定的语气安慰爸爸妈妈:“我会好好加油,加入自己喜欢的社团,努力考研,你们就放心地等我回家过年吧!”

  16级广播电视编导的翟慧在父亲和哥哥的陪伴下开启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喜欢摄影的她预备在大学期间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梦想注入新动力,虽然与家人分别有些不舍,但是父亲的教导和哥哥的关心让她对未来充满信心。

  

  见到这么多新生,15市场营销的胡斌有些感慨:“大一这一年过去了,感觉自己确实和以前不太一样,学会了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也开始慢慢地接触社会,整个人成熟了许多。”他为进出校门的新生家长送上社团准备的月饼,也渐渐想起去年此时与父母分开时的情景。“刚来时满心都是对大学的向往,不过在父母离开之后还是会有些舍不得”,胡斌坦言,“虽然自己是男生不太擅于表达对家人的感情,但有时还是会打个电话和家人唠唠嗑,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好好珍惜自己与家人之间的亲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于大学生而言,每一次小别离之后总能获得大大的成长,愿你们能够带着家人温暖的爱,在大学绽放自己的光芒。


  【编后语】雨后天晴,桂香怡人。美丽的校园迎来了充满青春活力的2016级新同学,青春不老,活力无穷。我们的迎新系列报道即将告一段落,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感谢学校领导、各院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感谢学生记者的辛勤采访,感谢采访对象的积极配合。“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亲爱的新同学们,让我们继续保持勤奋刻苦、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知行合一,用自己的双手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