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办学目标,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在学校事业发展的核心地位,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意识,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党管人才,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扎实做好人才服务工作,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硬、业务能力精、育人水平高的师资队伍,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坚持党管人才,把好“方向盘”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胸怀“两个大局”的重要论述,牢记“国之大者”,准确把握时代要求,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将新时代人才观落到“引育用服”全过程各环节,紧密结合学科建设需求,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健全领导机制,成立黄山学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担任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切实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学校每年定期召开专题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科学谋划和部署人才工作。校领导带队奔赴各地多渠道开展招聘宣传,逐步完善引才荐才长效机制。全面落实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校领导直接听取人才心声,面对面解决人才实际困难。
坚持以德立才,筑牢“风向标”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学校牢牢把握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要求,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把强化党建政治引领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突出位置,坚持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找准教师队伍建设突破口和着力点,将师德教育融入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全过程,推动广大教师切实担负起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神圣使命。
加强制度建设,构筑全覆盖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建立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和师德考核制度,在职称评聘、岗位晋级、人才引进和评奖评优中强化政治把关作用。组织开展了“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大学生心目中最美教师”等一系列评选活动,表彰了一批30年教龄教师,激励广大教师坚守职业信仰,忠诚教育事业,大力弘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学校现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最美教师等30余人。
坚持政策引才,栽好“梧桐树”
坚持把引才与引智相结合,不断完善引才政策,不断健全引才机制,围绕学科发展定位,坚持重点突破,逐年提高人才待遇,多渠道、多途径广纳各类人才。2019年以来引进各类人才173人,其中博士58名,三分之一以上人才具有行业企业工作背景,充实应用型师资队伍。
依托编制周转池,盘活存量编制资源,2019年以来我校通过编制周转池引进62名高层次人才,使用率位居省内同等高校前列。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和黄山市融杭接沪,加强柔性引才引智工作。目前,学校柔性引进了近200名各行各业专家学者来校做兼职教师,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一股鲜活的血液。学校引才数量明显增加,引才质量明显提升,2020年学校在省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座谈会上做了交流发言。
坚持平台育才,打造“蓄水池”
学校聚焦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坚持引育并举,依托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应用能力发展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境)外进修和交流合作等平台,着力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以“教师应用能力发展工作站”为平台,选派教师进工作站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教师实践应用能力,促进形成高校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地方助推高校发展的双赢局面。目前,已在黄山市相关行业企业建站58个,考核出站教师83人。
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平台,促进学校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科研水平和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为学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2018年5月工作站建立以来,先后有5名博士进站,2020年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综合评估结果优秀,得到了省厅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
搭建境外进修和交流平台,支持教师参与国际化交流。依托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人才国内外访学研修项目,实施青年教师海外长期研修和短期海外交流计划,拓宽教师出国研修渠道。近5年,选派120余名教师赴国外知名高校交流访学,40余名教师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成功举办了10余场“访学归来话发展”专题汇报和系列讲座。
坚持用心爱才,激发“新动能”
爱才方能招才、留才、生才,学校积极升级学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优化高层次人才发展的一站式服务体系,简化办事流程,推进人才工作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服务,为高层次人才申领了“黄山优才卡”,争取地方政府在购房补贴、家属安置、子女就学等方面的最大支持力度。
以编制周转池制度为契机,严格把握好职称评审权下放,坚持破除“五唯”,发挥好职称的指挥棒作用。2019年以来,共有36人晋升教授职称,61人晋升副教授职称,新增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人、皖江学者1人、青年皖江学者1人、省“115”产业创新团队1人,省“特支计划”1人。不断探索建立以能力素质为基础、以工作业绩为核心、以成果贡献为目标、以优劳优酬为导向的科学合理、分类量化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完成了第一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选拔、高层次人才储备金发放工作,调动了各类高层次人才参与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面向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抢抓机遇、直面挑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扩大学校人才总量、提升人才质量、激发人才能量,为人才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将人才工作与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动各方面力量推动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撰稿:人事处 程莉萍;供图:人事处;审核:人事处 曹盈;责任编辑:宣传部 徐德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