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善风对莅临会议的嘉宾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黄山学院的基本情况和旅游学院近年来取得的成绩。他在致辞中指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是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深化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旅游管理专业在国际认证、特色打造、实践基地建设、培育教学名师、服务地方社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借助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平台,旅游管理类专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契机和良机。真诚期待各位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共同为旅游管理类一流人才建设和文旅事业的蓬勃发展助力。
姚李忠从理念定位、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服务社会和国际交流等方面介绍了旅游学院的发展情况,通报了旅游管理一流专业立项以来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陆林通过线上方式作了专题报告,分享了安徽师范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的经验和举措,分析了疫情防控常态下旅游业所面临的困境和旅游管理建设面临的难点,提出要从学科、课程、教学手段等方面加强建设,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学术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并从专业培养方向、目标定位、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的指导意见。
专业建设研讨阶段,曹卫东指出了旅游管理在招生、转专业、就业率方面的现状,强调需要加强专业认同感。他认为,培养目标上应该回归“以本为本”,培养质量上应厘清“类别”与“类型”,课程建设上应注重高阶性,打造金课。魏秀慧提出,要从区域发展定位、市场需求、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校地校企合作等四个方面来设置专业,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李经龙认为,一流专业应具备人才特色、培养方案、教学组织、课程团队、师资队伍、课程思政、规划教材、实践活动、效果目标、教改教研、学生竞赛、高级别成果、政校企合作、服务社会、国际认证等15个要素。邓新刚建议,专业建设要以文赋能强基础,以技强文塑IP。汪为之指出,打通校地合作“最后一公里”,需要增加课程的实用性,建议设置乡村旅游运营类课程。杨钊从入学教育、文案能力、实习实训、就业指导等方面总结了专业发展的现状,认为应加强新业态的融入、强化课程质量评估、调动教师积极性。
江诚介绍了我校一流本科建设的基本情况和保障措施,重点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等5个维度进行了阐述。她指出,应聚焦专业建设难点、重点和关键点,持续提升本科专业内涵。
在研讨的基础上,金声琅进行了总结。他对各位嘉宾的到来再次表示感谢,指出此次推进会是高校+政府+企业三方携手共同探索一流专业建设的有益尝试,也是校地校企合作道路上的一次深度融合,发挥了各自的长处和优势。推进会的举办有利于倾听各方声音,准确把握社会需求,今后将更加主动地对接地方社会,推进产教、产学新平台建设。旅游学院充分吸纳大家的宝贵建议,突出新文科理念,深化专业特色和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会议期间,与会嘉宾参观了旅游学院实验实训大楼,并就课程实践、旅游大数据的分析与运营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撰稿:旅游学院 代华;摄影:旅游学院 刘少刚;审核:旅游学院 金声琅;责任编辑:宣传部 田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