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国有资产管理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国资管理体系深度融合,平衡好“放得活”与“管得住”的关系,以有温度的服务、高效率的办事风格和强有力的监管力度,助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资产总值稳健攀新高 频获工作荣誉展风采
近年来,学校在国有资产管理和招标采购工作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获评“安徽省高校招标采购先进集体”,国有资产管理处2名教职工获评“安徽省高校招标采购先进个人”。在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安徽省财政厅主办的全省高校招标采购业务技能大练兵活动中,学校斩获集体三等奖,国资处教职工获得个人二等奖1次、个人三等奖2次。在安徽省教育厅举办的两次采购案例撰写活动中,我校共有11个案例被评为“优秀案例”。学校总资产也实现了稳步增长,从2020年11.42亿元增长至2024年13.96亿元,同比增长22.24%。
锚定全生命周期管理 夯实国有资产治理根基
在校国有资产管理及招标采购工作领导组的统筹指导下,学校国有资产严格落实“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构建“国有资产管理处统管、归口管理部门专管、使用部门(人)保管”的三级责任体系。深度挖掘资产效能潜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落实采购项目计划管理,对采购项目进行科学分类与系统汇总,构建动态化管理体系;扎实开展采购需求前期调研、编制及论证工作,有效防范设置排他性、倾向性条款,建立跨部门论证,对重点项目外邀请专家复审;严格把关项目验收、资产建账流程,确保账账一致、账实相符;依法开展资产处置,规范审批流程,搭建共享平台促进资产高效利用;推进资产盘点提质增效,构建数据驱动型分析体系,为管理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多维度强化风险管控 提升国有资产管理质效
系统推进资产管理及招标采购领域制度建设。加强制度“废改立”,构建起资产管理及招标采购相关规章制度18项,工作流程图11个,有效提升资产管理及招标采购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制定“资产管理及招标采购负面清单”,全面梳理禁止性行为,形成27项精简版与54项完整版负面清单。清单逐项列明风险表现形式,并标注法律制度依据,为教职工开展业务提供清晰的风险防控指引,从源头杜绝违规操作。
聚焦关键业务环节,开展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使用、二级单位自行采购、政府采购项目需求论证等专项检查。以查促改,以改促立,深入剖析问题根源,推动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实现国有资产风险管控标本兼治。
深入一线化解疑难事 “采资平台”赋能服务升级
通过深入一线,“三查一服”,了解教职工在资产管理及招标采购工作中的难点痛点,不仅致力于解决当下问题,还从优化流程、简化环节入手,贯彻落实“放管服”要求,切实为教职工办实事,提升工作效率。
2020年4月上线“采资一体化服务平台”,整合了资产采购申请、审批执行、验收建账、调拨变动、维修处置等业务。平台年平均业务审批量约3000余次,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教职工少跑腿”。把“互联网+服务”作为优化管理服务的突破口,不断完善系统操作,推动“一网通办”由“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教职工满意度反馈较好。通过对资产采购、维修、调剂、处置、盘点等流程进行全程跟踪,实现国有资产管理全过程动态管理,推进信息资源共享,扩大服务覆盖面,将审批简化、监管强化、服务深化落到实处。
以赛促学 以学促用 强化管理队伍专业建设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及招标采购工作水平,每年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向业务分管领导、资产管理员及采购经办人的专业培训。同时,组织开展国有资产管理“六比六看”活动,在全校营造树典型、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的良好氛围,评选出国有资产管理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推广优秀经验做法,强化责任和担当意识。
组织全校师生参加政府采购法颁布20周年竞赛及征文活动。全校共有733人参加知识竞赛答题活动,其中76人取得100分的好成绩,我校还报送了5篇征文和一个宣传视频《“做好加减法,推动改革不断深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颁布20周年》。
展望未来,国有资产管理处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秉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务实的举措、更昂扬的姿态,持续优化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深化招标采购领域改革创新,为学校事业贡献力量。
(撰稿:姚文珺;摄影:国资处;责任编辑:赵睛;审核:佘新松 徐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