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晚,由黄山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屯溪区融媒体中心联合主办的“非遗数字传播系列”在文澜楼3D演播厅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特邀黄山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徐剑担任主讲嘉宾,以“光影赋能非遗”为主题,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兼具实践深度与行业洞察的精彩分享。讲座由广编教研室主任刘罗玉主持。
讲座中,徐剑从“什么是非遗”、“黄山市非遗现状”、“非遗影像的创作方向”等三个方面进行讲述。以《千年徽州 百年徽学》为先导片,讲述国际与国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分类。以《傩舞故里》《星空下的古徽州》等短视频为案例,讲述黄山非遗保护与创新。以《竹雕刻风骨》廉洁文化公益短视频微案例讲述如何打破传统的叙事方式,采用新颖的叙事角度和手法,让非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以微纪录片《瞻鱼》为案例讲述纪录片如何从“镜头”到“共鸣”的探索。
徐剑强调,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动的文化基因,当我们用镜头记录老匠人的坚守,用创意激活年轻人的共鸣,用技术打破时空的壁垒,我们就在完成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非遗影像的核心在于“见人、见物、见生活”。他鼓励同学们在未来创作中,既能敬畏传统,又能大胆破圈,做非遗的“翻译官”和“造梦人”。
徐剑,现任黄山市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副主任、上海新民晚报特约记者,长期致力于非遗视频创意与传播领域的工作,具有丰富的视频拍摄及剪辑经验,作品《走进阳产》《好人汪德才》《十年坎坷回家路》《小程跑工地,跑出个啥?》等作品荣获安徽新闻奖一等奖,《徽州楹联》《故宫里的一场徽剧》《许村有喜》《新闻评述:积小善成大爱》等作品获安徽广播电视优秀新闻作品一等奖。
(撰稿 摄影:邬静怡;责任编辑:朱凯波;审核:路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