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进行时】我校下“四功”提“四度”全面强化资助育人实效

发布者:宣传部作者:发布时间:2023-07-05

资助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暖心工程,也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多年来,我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育人为中心,聚焦“扶困、扶智、扶志”一体推进、一体落实,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安徽省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守正创新、多管齐下,不断完善资助体制机制,加大困难学生帮扶力度,切实提升资助育人成效。

在“全”上下真功 常态化家访“有温度”

管理队伍全员参与。每年寒暑假,学校组织校领导和学院领导带队走访慰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校领导、学工部门和二级学院主管领导、辅导员、学生导师等多层次管理人员参与家访活动。近三年,2020年,共安排32个家访组、120名教师走访慰问了158个困难学生家庭,真正实现了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准确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助力打造家校联合育人模式。

走访区域全覆盖。近年来,学校教师足迹踏遍了安徽所有地市,所有贫困县均已全覆盖。通过多区域走访慰问,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更准确把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让资助资金分配更加精准、更有效,提升了辅导员老师资助工作能力。

走访经验全分享。每次走访后,走访人员都把所走访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实际困难、痛点难点通报给相关学院。参加家访工作的辅导员老师在辅导员工作月例会上进行工作交流,将工作成果和工作经验进行分享,促进辅导员老师提高思想认识,有效帮助新进辅导员老师迅速提升资助工作精度和效度。

电话家访全覆盖。新生入学前,组织新生班辅导员给每位新生打电话,详细了解新生家庭经济状况及现实困难,第一时间为有需求的新生提供资助政策咨询,缓解学生的后顾之忧。工作前置有助于新学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精准度。近三年来,辅导员老师累计联系14000余名新生,真正做到全面深入了解新生的家庭经济状况。

在“导”上下实功  扶智扶志“有力度”

在全校范围内遴选困难生帮扶导师,对自愿接受帮扶的困难生进行一对一帮扶。第一批结对46对,第二批结对41对,第三批结对193对。困难生导师在帮扶工作中强化“五导”。

一是强化思想引导。导师注重锻造帮扶学生的思想品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鼓励学生牢固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二是强化学业辅导。导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取得积极进展,多名受导学生的学业成绩在班级进步明显。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受导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有助于帮助他们建立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三是强化生活督导。导师利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尽心引导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平衡好学习、生活、社交等环节。在帮扶导师座谈会和帮扶学生座谈会中,师生均表示生活督导对受导学生帮助效果显著。

四是强化心理疏导。导师利用谈心谈话、团体辅导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心理疏导。根据心理测试结果,受导学生中62.5%的学生呈现“可见心理健康状况改善”,已取得阶段性帮扶成效。

五是强化就业指导。导师通过指导礼节礼仪、求职信撰写、应聘环节把握、岗位信息提供等多种方式对受导学生进行帮扶。已毕业的受导学生中,多人考取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平均就业率为94.91,高于学校就业率4个百分点。

在“精”上下苦功 开拓创新“有效度”

坚持以资助工作项目为载体,鼓励辅导员队伍积极探索资助育人新方式、新方法,有力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以精品课题促成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SFBT取向团体辅导对提升贫困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实践探索”课题研究,通过项目研究及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他人、正确认识社会,在人际交往中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缓解人际困扰。

以精品项目促效能。近年来,学校开展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培育建设。如精准资助视域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教育研究、成长家园——萨提亚模式干预贫困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方案、SFBT取向团体辅导对提升贫困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实践探索、“为困难学子撑起一片蓝天”——扶贫与扶志关怀、成长训练营-——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提升贫困生自我效能感、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化工作探究——以黄山学院为例、“精准扶贫”背景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研究——以黄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为例、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困难学生关怀与帮扶等,积极引导辅导员加强工作研究、提升理论素养、增强实践能力,促进辅导员工作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

以精品项目促交流。为加强交流沟通,积极化解学生心理困扰,鼓励专兼职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困难生导师、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热爱心理学研究的教师积极申报心理育人精品项目。近年来,学校专门立项建设关于困难生帮扶与指导的各类精品项目10余项,围绕困难生帮扶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项目20余项,受益学生2000余人。

在“听”上求实效 调查研究“有深度”

开门听声察实情。多年来,学校坚持每年召开孤残学生座谈会、资助学生座谈会、退伍军人座谈会、少数民族座谈会、困难生导师帮扶座谈会等,做到十四个学院全覆盖。

开门听声答解惑。由校领导和学生处、财务处等相关部门参与,分类型听取各类群体学生对资助政策宣传、日常生活保障、学业等与资助工作相关的意见和建议、面临的困难、合理的诉求,通过面对面交流,及时给予答疑解惑。

开门听声解难题。分类型座谈会还便于家庭经济状况、个人人生经历相近或相似的学生,通过相互交流释放情绪、获得安慰,在得到学校分类帮扶指导的同时,达到朋辈互助的效果。

民生工作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下一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做深做细做实资助工作,推动资助育人工作取得更好成效。

 

 (撰稿:学生处 王育胜;审核:学生处 王佩玲;责任编辑:宣传部 赵睛)


黄山学院(C)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03567号-1    联系管理员:webmaster#hsu.edu.cn (请将#替换为@)
率水校区: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西海路39号(245041)  横江校区: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戴震路44号(245021)

黄山学院(C)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03567号-1

联系管理员:webmaster#hsu.edu.cn (请将#替换为@)

率水校区: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西海路39号(245041)

横江校区: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戴震路44号(245021)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