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体育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担当体育育人使命和为校争光责任,着力推进学院党建和事业发展;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改革创新,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服务师生健康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强化党建统领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组织院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及其扩大)学习会、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会和党员学习会,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教育引导全院师生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学院开展“喜迎党的二十大 全体党员讲微党课”活动,激发了党员守好初心、学好党史、干好本职的热情。院党总支2019年、2020年、2021年连续三年获学校“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先进学习组织”称号。
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完善党总支会议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党支部书记例会制度,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和“达标争先”建设,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制度,强化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广大党员在疫情防控、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体育竞赛、社会服务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近三年中,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大学体育党支部分别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落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关于体育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和评价机制逐步建立。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提升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支撑能力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博士化工程建设,坚持“外引内培”,三年中实现了博士人数倍增,目前学院共有教授5人,副教授13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7名,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和“双能型”教师队伍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加强教学运行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突出产出导向和学生能力素质培养。近三年内,休闲体育和社会体育教研室分别获得校“十佳教研室”和“十佳基层教学组织”称号。在学校的支持下,2022年学院积极申报体育教育专业。
加强科技创新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组建微州传统体育文化、体育旅游、体育产业等科研团队,与黄山市体育局合作共建黄山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承担了黄山市三区四县全民健身计划及补短板计划的编撰工作。近年来,学院科研立项和科研经费创新高,2021年学院在校科研考核中位居全校前列。
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和改进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发挥党团组织和辅导员的政治功能,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三全育人”工作,把好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关。该院教师贾磊和郭岩分别获得2020年和2021年“大学生心目中最美教师”称号,聂秀娟获得2021年学校“师德标兵”称号。
加强日常教育管理。强化网格化管理,发挥网络育人功能,抓好贫困生认定、学生资助、评奖评优等常规工作,深化学风建设,学生考研录取率位居文科学院前列。
重视实践育人功能。加强教育教学、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各项工作,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科技竞赛、文体活动、专业实践、评奖评优、文明创建等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全面提升学生知识水平、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志愿服务多次受到黄山市体育局的表彰表扬。
着力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强化毕业生实习就业基地建设,推进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开展就业政策宣传,加强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鼓励学生考研考公考编和参军入伍,引导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确保学生的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强化体育竞赛平台建设 奋力拼搏为校争光
积极承办赛事,扩大社会影响。2019年学校承办全国学生街舞比赛,2021年学校承办全国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学校两度获得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授予的“最佳赛区”称号。2021年我校克服疫情影响成功举办全国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被媒体称为“疫情常态化条件下办赛的黄山探索和黄山经验”,获“体育道德风尚奖”。2021年成功举办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科研立项指南工作会议,2022年学校将承办省教育厅主办的长三角中学生篮球赛和安徽省高校首届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2022年体育学院联合成功承办省体育局、省教育厅等主办的安徽省青少年篮球赛。
积极开展赛事运营,提升学院声誉。2021年学院作为黄山市第八届运动会少儿体操、青少年轮滑、青年排球赛等三项赛事的运营,丰富了黄山市运动会比赛项目,学院获“市八运会优秀运营单位”称号。2020年积极承担黄山市绿水青山运动会志愿者服务工作,学院获“2020年中国黄山绿水青山运动会贡献奖”。
角逐全国、全省体育赛场,展示学校实力及形象。2019年全国轮滑比赛,我校获全国轮滑阻拦比赛女子项目亚军,14名男女队员入选轮滑阻拦男女国家队,教练员入选中国轮滑阻拦女队技术教练。同年,学校在全国学生街舞比赛中,获得包括金牌在内的多枚奖牌。2021年,在全国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中,我校获得三枚金牌,位居全国第一名。2022年,在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高校部游泳比赛中,我校以7枚金牌位居全省丙组高校金牌总数第一名。
推进实施全民健身战略 提升师生体质健康水平
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学院开足开齐体育课,结合生环、旅游、教育等学院专业特点开好特色大学体育课,更好地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和专业发展的体能要求。推进课外体育锻炼、校园乐跑、课外锻炼、体育俱乐部等工作,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更好地满足开展群众身边的“六边工程”的指导员队伍需求。
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群众体育活动和民族传统项目建设。以学校田径运动会和以三大球、三小球、操舞类等单项体育竞赛为重点,推进学校竞技体育水平提高;以轮滑、舞龙等特色校园体育项目建设为重点,凝炼学校体育特色和优势;以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大型群众体育项目竞赛、教职工体育活动组织为依托,强化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营造昂扬向上的校园体育氛围;以安徽省首批传统体育项目基地建设和代表黄山市参加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为载体,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推进师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推进《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推广应用,与市体育局等合作引进专业团队来校服务教职工体质检测,认真做好每年一度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迎接全国、全省学生体质健康抽查抽测工作。通过举办学生体质测试精英赛、体质测试抽查赛、云端运动会、开展先进集体评比和先进个人奖励等激励机制,推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评奖评优、综合测评、学生素质学分认定、先进集体评选等挂钩,不断推动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与2015年、2016年、2017年三年平均水平相比,2021年全校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水平提高了17.9倍,同年在省教育厅组织的学生体质健康抽查复测中,我校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位居全省高校第一名。
(撰稿、摄影:体育学院:许丽娅;审核:体育学院 杨和健;责任编辑:宣传部 田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