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奋进向未来】教育科学学院:立足特色 强化实践 以专业促地方发展

发布者:宣传部作者:发布时间:2022-09-03

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教育科学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为统领,围绕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学院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坚持立德树人,发挥党建领航作用

教育科学学院党总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加强师生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升全院师生的政治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建领航作用,学院党总支及三个党支部全部完成基层党组织标准化验收,学生第一党支部和教工党支部先后被评选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教工党支部获批党建“样板支部”,2021年胡志海教授、袁书杰副教授提名为“黄山学院大学生心目中最美老师”,2021年汪海彬教授被评选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21年秦红梅副教授、刘璟颉老师被评选为“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他们在教育科学学院这个集体中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注重思想引领,在黄山学院“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教职工大合唱比赛中,学院获得最佳表演奖,在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四史”知识测试中获得优秀组织奖。



加强学科建设,谋求一流专业突破

  以师范专业认证工作为抓手,找准师范专业认证的突破点、落脚点和着力点。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训室建设,重塑人才培养体系。2019年学院心理学教学团队获得安徽省省级教学团队、心理学实验实训中心获得“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学院获得省级教学名师和教坛新秀各1人、汪海彬博士获得超星杯智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2020年“卓越幼儿教师培养模式研究”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汪海彬博士获得安徽省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二等奖;2021年学前教育专业获得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学前教研室获得第三届“十佳基层教学组织”,“基于师范专业认证的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与改革研究”获得省质量工程重大教研项目立项。





坚持内培外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关键因素,教育科学学院一直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19年以来,共引进教师6名,晋升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12人;攻读博士学位3人;13名教师获得双能型教师称号;根据应用型课程建设需要,外聘教师14人;为保障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在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两个专业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度,较好地支撑了教学需要。

教师专业化发展取得可喜成绩。1人获得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获得安徽省教坛新秀;2人获得安徽省首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比赛二等奖;1人获得安徽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术论文一等奖; 1人获得安徽省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优秀案例评选二等奖;2名教师到市教育系统管理岗位挂职。



开展教学改革,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院紧紧抓住教学质量这个生命线,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根据《黄山学院关于修订2022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对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学院紧扣质量标准,突出专业特色,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素质目标,认真组织开展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学前教研室和小学教育教研室针对对口招生、专升本招生以及普高招生的不同生源,去往其他高校进行调研,并针对不同人群开展毕业生座谈、专家座谈以及学校座谈,听取不同意见,商讨人才培养方案,做到“量身定制”。

注重科学研究,奋力追求质量突破

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并取得质与量的突破。汪海彬博士主持的“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情绪觉察研究”和于丰园教授主持的“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智库服务模式创新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顺利结题,其中“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情绪觉察研究”获优秀结项,并作为核心成果入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优秀成果栏目。

近年来,教育科学学院获批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和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0余项。汪海彬博士在2019年获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徐俊华教授主持的“黄山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横向项目仅2021年共获得黄山市财政39.5万元经费资助,2021年与黄山市教育局签订协议共建“黄山市基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科研平台,在课题合作、师资培训、名师共享、心理健康、基地建设五大领域开展广泛交流合作。于丰园教授的“黄山市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对策研究”资政报告12月2日获得市委凌云书记的批示。2020年度超额完成校定科研任务并在校年度科研考核中获得优秀。

近几年出版学术专著6部。在SCI、CSCD、CSSCI、EI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他省级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参与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编省级规划教材《旅游心理学》及《幼儿园课程》《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小学生心理学》等一批高校教材。2021年学院教师获得专利成果8项。




强化素质拓展,提升专业竞争实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其核心是专业综合素质的提升。教育科学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根据专业特点设置素质拓展的项目和内容。

在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学院充分瞄准教师岗位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在聘请资深教师编制考官为学生进行辅导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师范生技能竞赛规则,全面开展学生的无生上课、说课等教学设计训练比赛。根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举办舞蹈汇报演出、讲故事、手工作品比赛等活动,参加幼儿园大型节庆活动的演出和组织服务;根据小学教育专业和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在学习辅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给予农村留守儿童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由于素质拓展活动定位精准,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得到提升。2019年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团队被评为全国高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优秀团队。在第十届安徽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上,获得3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在首届长三角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1个一等奖、2个三等奖。在2020年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暨第二届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在2021年安徽省师范生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第2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2人,获第三届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学前组”一等奖。在2021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该院学生立项2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



开展校地合作,服务地方文化建设

教育科学学院积极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职能,主动开展校地合作,先后与黄山市文明办、徽州区教育局、歙县教育局、屯溪区教育局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提升师生的业务水平。

横向课题“黄山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自2014年与市文明办签订协议以来,累计到帐经费近100万元。该中心由学院近20名以博士、教授领衔,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的心理学专业教师以及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志愿者队伍参与,常态化开展多元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进校园和进社区活动,其中为地方中小学“开展一次心理健康讲座、上一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课、开展一系列团体心理建设活动、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普测、作一次考前心理辅导”的“五个一”工程受到普遍好评。疫情期间编印《复学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南》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并分发至市直各学校,为地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

以此为依托,学院成功申报了“基于十年心理健康文化节活动探索三全发展性心理育人的有效路径”“基于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教育活动的三全育人路径”以及安徽省第四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项目的实施,有效地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既增强了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理念,又提升了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撰稿:教科院 胡兰;摄影:教科院;审核人:教科院 徐俊华;责任编辑:宣传部 田甜)


黄山学院(C)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03567号-1    联系管理员:webmaster#hsu.edu.cn (请将#替换为@)
率水校区: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西海路39号(245041)  横江校区: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戴震路44号(245021)

黄山学院(C)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03567号-1

联系管理员:webmaster#hsu.edu.cn (请将#替换为@)

率水校区: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西海路39号(245041)

横江校区: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戴震路44号(245021)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