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立德树人,以提高科研能力、提质教学水平、提标学生工作为重点,勇担发展使命,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立足党建引领
扎实理论学习,把握重点学。学院党委按照上级部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扎实理论学习,形式多样学。学院充分利用网络党史资源,组织师生党员开展线上党史教育,如组织观看红色影视、榜样、建党百年高校示范微党课、党史思政大课等;同时学院充分发挥实践教学优势,积极组织师生党员前往杨业功纪念馆、徽州区小练村、休宁县板桥乡梓溪村、皖南特委旧址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开展课程思政,提质“三全育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精神,落实学校关于开展课程思政的要求,学院党委积极推动、鼓励、引导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助力“三全育人”。学院佘新松、潘健、胡晓倩等16名老师在黄山学院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中获奖,其中佘新松《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获特等奖,胡晓倩《育人需融入,打造“润物细无声”的生物化学课程思政课堂》、潘健、崔珺《作品育人-以竹亚科为例》获一等奖。同时,学院在第十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暨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比赛中获优秀组织奖,其中蒋小凡、田原获理工组二等奖。
践行服务初心
树模范先锋,做最美志愿。在学校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学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为疫情防控做贡献。胡晓倩、陈向阳、吴永祥等共计16名教师党员积极参加“党员先锋岗”,程国栋、宋曰钦、蒋小凡、李燕、田原等25名教师参加疫情防控志愿者。
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学院积极发挥各专业优势、科研优势,相继开展助力地方乡村发展、助力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如学院帮助企业展开《森林认证竹林经营》认证并获证书,吕顺清等教师到永胜村开展乡村振兴产业帮扶工作,佘新松等教师前往休宁县鹤城乡梅溪村杂木降香榧基地开展林业实用性技术培训,毕淑峰、陈向阳、吴永祥等一行前往黄山市新安医学研究中心、黄山荷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化“校企政”项目《茶叶、松针和中药系列化妆品联合研发》《新安中药提神产品开发》的技术开发工作,柏晓辉博士利用技术优势创新性地将豆制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黄浆水转化为产品,实现“废水”变“肥水”,助力企业绿色发展等。
近三年,学院相继与黄山市林业局、黄山市生态环境局、黄山管委会园林局、黄山城投环境有限公司、黄山市档案馆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勇担发展使命
绽放生环风采,勇夺高质奖项。2019年,学院严迪、温康同学代表中国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比赛,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以第7名的成绩获得优胜奖;2020年,郝少宇、于飞龙同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夺得金牌。
坚持以学为本,树立优良学风,学院连续三年学生考研取得优异成绩。2020年共有应届毕业生315人,其中101人被成功录取,考研率达32.1%,其中,4名同学被上海交通大学等985工程院校录取;2021年,学院共有111人考研上岸,录取率达32%,其中23名同学被双一流高校录取;2022年,学院共有154名学生收到硕士研究生拟录取通知,初步考研升学率达38.89%,创学院建院以来历年新高,其中共有66名同学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23所国内“双一流”知名高校录取。
发挥人才优势,勇挑科研重担。学院充分发挥专业、师资优势,以党委牵头,党支部、教研室为主力,凝心聚力做科研,科研成果丰硕。
2019年至今,学院共获得横向科研项目自然科学类83项、人文社科类2项,总项目金额约1566万元。其中,李晓毓《小分子低聚肽新型调味食品研发》、陈向阳《固肾安胎丸道地药材原料溯源体系建立及作用机理研究》、李晓毓《新型果酒米酒产品研发》分别获150万、200万、380万项目经费。
2019年至今,学院共获得纵向科研项目自然科学类62项、人文社科类7项。其中,柏晓辉《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pnpRS调控肺炎链球菌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查红光《不同传粉综合征植物花蜜脂质组比较及功能生态学研究》、楚文靖《小分子糖和有机酸对蓝莓粉吸湿性影响的机理研究》、万顺利《微电场介导亚10纳米铁氧化物复合材料的研制及其深度除磷特性》、于超《越冬水鸟对黄山地区河流栖息地行为适应对策研究、俞英《叶苔亚纲的形态多样性演化及其生态影响机制研究》获国家自然基金。
奋进新征程,共促新发展。学院积极响应、推动学校硕士点建设评估点工作,一方面以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建设为契机,将主要科研力量集中到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三个学科方向,打造有机合作科研团队。另一方面加强与兄弟院校合作,积极推荐教师担任校外硕士生导师,为硕士点建设评估点打下良好的基础。截至目前,该院共有26名老师被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聘为为硕士生导师。
下一步,生命与环境科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争先创优促党建,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撰稿:生环学院 徐良玉;摄影:生环学院;审核:生环学院 吕顺清;责任编辑:宣传部 田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