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工作巡礼】文学院:以质量求生存 以特色求发展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18-04-16浏览次数:856

  编者按:我校自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以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应用型转型发展,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总结经验,突出亮点,本网特开辟“本科教学工作巡礼”专题,展示近年来各学院、各部门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进程中的有益探索和经验成就。


  文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文化产业管理三个专业,教职员工28人,在校生近800人。学院坚持走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注重专业转型发展,深化专业内涵建设,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课堂教学改革,谋求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在课堂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徽文化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凝心聚力转型发展落地见效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办学历史悠久,积淀较厚,出现过一些著名的学者,培养出了一大批合格人才。但到了2012年前后,面对市场供求矛盾,经过反复调研论证,最后确定将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改成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经过五年的发展建设,汉语言文学专业2017年被学校确立为校级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学教研室获校“十佳教研室”称号。



  为促进教学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化,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文学院于2014年前后建立了文化产业项目管理与创意策划实训室、文秘与办公自动化实训室和普通话语音实训室。2017年文化产业项目管理与创意策划实训室扩建项目获得立项,目前文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已达近400万元,基本满足了各专业学生课程实训的需求。

  在人才培养中将校企合作纳入到学科专业内涵发展的范畴,其目的是便于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借鉴,便于学生对现代企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就业提供支撑。2013年前后根据学科专业特点,确定了省内外的一些著名企业,分别与芜湖华强科技文化有限公司、上海龙文教育、上海东方激光教育、苏州厚朴教育、黄山市文投公司等企业建立联系,签订实习就业协议,寻求深度合作。

  2014年以来,连续三年举办了“方特文化进校园”活动,芜湖华强科技有限公司派培训高级讲师来给我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上课,每期八讲,给学生介绍了什么是企业人、如何实现校园人向企业人的转化、什么是企业的团队精神和企业文化等,为学生了解企业、走入企业打开了窗口,深受学生欢迎。与此同时,积极与企业签订教师应用能力发展工作站协议,选派部分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实现了双能型师资培养,截至目前,已有6位教师顺利出站,获得双能型教师资格。



多措并举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提高教学质量首先从教学规范入手,文学院先后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来规范教师的教学工作。首先抓教学文件的规范,要求教师上课必须带齐教材、教案(含讲稿)、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点名册等六大件。并做到具体教学文件的内容规范,突出教案格式规范,教材选定规范,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教案、试卷一致性规范,教师批改作业试卷规范,教学档案规范等。

  积极依托各专业教研室,扎实开展“三个一”专项活动(每个教研室每学期开展一次公开教学,举办一次学术讲座,进行一次外出调研)促进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依托“双提升”“作风建设年”“教学质量年度考核”等举措,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在历年的“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1人次获一等奖,2人次获二等奖;在“教学优秀奖”竞赛中3人次获一等奖,2人次获二等奖。

  鼓励教师积极申报“质量工程”项目,五年来,我院教师共申报重大教学改革项目1项,省级重点教研项目2项,一般项目5项,省级精品课程3门,公开视频课2门。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30项,省级创新创业项目50项。

  坚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注重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在课堂教学中。近三年来,我院教师获“师德标兵”3人。2017年度“黄山学院大学生心目中最美教师”评选活动中,我院张振国、黄自然两位教师名列其中,陈玲老师获提名奖。

固本培元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有力

  2012年,文学院创办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为缓解师资紧缺问题,首创了“柔性人才引进模式”,本着师资“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原则,柔性引进了渤海大学何村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李显杰教授,安徽广播电视大学车晓勤教授,缓解了新闻学、戏剧影视文学两专业的师资紧缺情况。

  五年来,为响应学校国际化办学的需求,先后选派教师到韩国又松大学,韩国韩瑞大学,韩国顺天乡大学,台湾实践大学等知名大学讲学6人次,既增进了我院教师对海外国家和地区大学办学的了解,增加了阅历,又扩大了学校在当地的影响。

  文学院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访学进修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经统计,五年来到北京大学访学1人次,到清华大学访学1人次,到华东师范大学访学2人次,到韩国又松大学访学1人次,到浙江大学访学1人次。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博士1人,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人,在韩国又松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人。获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人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20人次。

  经过多年积淀,文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近三年来晋升教授职称4人,副教授职称6人,讲师2人,截至2017年底,文学院有教授4人,副教授11人,讲师7人,助教3人。

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功能初步彰显

  为融入地方,熟悉地方,服务地方,2012年来先后与黟县县委宣传部合作开展学生创意写作活动;与歙县北岸镇开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及乡村徽文化遗存调研;与黄山市教育局、屯溪区委宣传部开展国学进校园活动;派人参与指导了黄山市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2017年,代表学校牵头与黄山市文投公司协助成立了徽州文化研究院,我院朱宏胜博士参与该院的管理等工作。2017年给地方企业提供业务培训1人次,与地方单位提供科研服务2人次。

  依托丰厚的徽文化资源优势和较强的人才优势,文学院组建了徽州文学与文献学、徽州方言与民俗文化、徽州经学、徽州美学、黄山文化产业研究等五个科研团队,开展了对徽州文化有关课题的研究,截至2017年底,共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项,国家语委项目4项,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6项,高校古籍整理项目3项,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11项,一般项目15项,安徽省优秀青年人才支持重点项目1项,科研经费共计138.9万元。课题研究范围涵盖徽州文学、徽州方言、徽州艺术、徽州茶艺等领域。教师出版专著10余本,发表三类及以上论文181篇,其中二类20篇。